用户登录

你在这里

知识加工与互联网

索志刚的照片

(最初发布于应用力学新闻5月10日

我所说的知识加工是指人与知识之间的所有互动模式,包括知识的发现、综合、传播、获取和应用。自文明出现以来,知识处理技术一直在不断完善。一个里程碑的列表可能包括语言、印刷术、图书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在这么长的时间尺度上,互联网只是最近才出现的。考虑到早期创新的影响,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只是知识处理技术革命的开始,预测未来是武断的。尽管如此,简单地回顾过去并推测不久的将来是有用的。

要描述已建立的知识处理的最佳实践,我只能引用齐曼(1964)

“知识的前沿(创造一个短语)总是在移动。今天的发现将在明天成为每一个研究工作者头脑中的一部分。到下周末,它将出现在每门研究生课程中。在一个月内,将会有呼声要求将其纳入本科课程。我相信,到明年,它将变得司空见惯,人们可能会认为每个小学生都知道它。

“推进定居点线的过程,以及开垦和教化新领土的过程,是分阶段进行的。原始的论文发表了,让他们的作者高兴,也让他们的读者挑剔的目光。然后,评论文章提供了粗糙的草图计划,通过文献森林的基本指南。然后是专著,精确的调查,绘制已经赢得的基础,调整优先要求,将每个事实或理论置于其位置。

“最后,我们需要教科书。条约和教科书之间有着深刻的区别。论述;课本上有解释。从来没有人设想过,一个学生能把物理学的全部,甚至物理学的任何一个分支的全部,都记在脑子里。他不需要记住他可以通过参考专著、评论文章和原创论文轻松发现的东西。但是他必须学会阅读这些参考资料,他必须学会这些参考资料的书写语言,他必须知道基本的实验事实,以及他的科学赖以建立的一般理论原理。”

为了了解过去四十多年的最新变化,我们可以注意到以下几点。齐曼的时间表只是一种比喻。即使在今天,我们也无法那么快地处理知识,但互联网大大加快了这一步伐。我们一写完预印本就给同事发邮件,很快我们就可以下载任何媒体上的任何东西。我们都用谷歌搜索,有些人用维基百科。

互联网的第一波浪潮解决了知识处理中的一个问题:它使知识迅速(几乎)在世界范围内可用。然而,这个解决方案使知识处理中的其他问题更加明显。瓶颈不再是获取知识,而是我们自己的时间: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并没有加快。

然后是互联网的第二波浪潮,在大众媒体中被称为Web 2.0或读写网络。乘着第二波浪潮的是数以百万计的博主、维基人、社交书签和播客。他们对互联网上的内容进行创作、编辑、注释和投票。他们通过科学家和工程师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来组织知识:大规模的异步协作,而不考虑国家的边界和人们的特质。

但是第二次浪潮的骑手使用新工具进行合作,这些工具是为互联网创造的,而不仅仅是旧工具的封闭。新工具从根本上改变了谁可以合作,以及他们如何合作和为什么合作。第二波浪潮也带来了不同的知识产品。例如,Slashdot,一个为宅男们提供新闻的聚合网站,在所有的博客和主流媒体上都有订阅。任何人都可以提交来自任何来源的新闻,每一份提交都要经过编辑的审查才能被收录。一旦条目出现在Slashdot上,就会有数百名读者访问原始来源,许多人返回Slashdot留下评论,这些评论通常比原始文章更有信息量。发布在可靠来源上的一条新闻在几个小时内就被Slashdot的用户发现是假的,这并不罕见。Slashdot可能会成为一种新型科学期刊的典范

第二波骑行者可以同时是学生、教师、从业者、研究人员和学者。一名高中生在维基百科上写了一篇关于中国货币体系历史的文章,成为了一名发表论文的研究人员。当一名微软工程师在一项谷歌服务上发表评论时,他成了Slashdot上数千名用户的老师。

如果你想学习如何使用博客、维基、RSS订阅、社交书签和播客等工具来提高教学效果,请阅读这本伟大的书威尔·理查森(2006)

结束于2006年5月11日添加:事后看来,也许维基百科和Slashdot的做法并没有那么激进。自文明诞生以来,所有人类都通过大规模异步协作参与知识处理。特别是,一个科学家可以自由地评论另一个人的工作,或者通过发表另一篇论文完全重写它。大规模异步协作是知识处理的第一定律,如果存在的话。之前的创新都没有违反这一法则;他们都通过大大放宽合作来重申这一法律。互联网将以其独特的方式进一步简化协作,现在正在我们的屏幕前展开。

订阅“知识加工与互联网”评论

最近的评论

更多的评论

辛迪加

认购辛迪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