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你在这里

杂志俱乐部2007年11月: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

哈罗德·s·帕克的照片

纳米材料,包括薄膜、量子点、纳米线、纳米带等,在结构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们具有相对较高的表面积体积比。这种表面积体积比的增加对纳米材料很重要,因为人们发现,机械和其他物理性质(如热学、电学和光学)的广泛和意想不到的变化会以一定比例增加表面积体积比。这一点的关键影响是,标准的连续关系,没有考虑到尺寸依赖性或原子表面的离散性,在纳米长度尺度上不再有效。

从机械上讲,由于纳米尺度的自由表面,有两种不同但关键的影响。第一个影响是表面应力。纳米材料中的表面应力是由于位于材料表面的原子与体原子相比具有不同的键合结构。因为这些原子不是处于能量最小值,所以表面应力的存在会导致这些原子变形,从而找到它们的最小能量构型。对表面应力有很好的回顾和介绍(http://dx.doi.org/10.1016/0079 - 6816 (94) 90005 - 1),而表面应力对纳米材料的有趣影响可以发现(http://dx.doi.org/10.1038/nmat977).

表面弹性是由于表面原子缺乏成键邻居而产生的另一种效应。同样,由于表面原子与材料体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键合环境,表面的弹性特性(特别是刚度)与理想的体材料的弹性特性不同,并且随着结构尺寸的减小,表面积与体积比的增加,表面和体弹性特性之间差异的影响会被放大。特别是,最近的理论研究发现,在纳米尺度上,与块状材料相比,材料暴露的表面类型({100}vs {110} vs{111})可以显著改变材料的弹性性能(http://dx.doi.org/10.1063/1.1682698
http://dx.doi.org/10.1016/j.jmps.2005.02.012).

上面提到的表面应力和表面弹性问题导致了纳米材料中许多新的物理和现象,这些物理和现象尚未得到很好的理解,因此无法预测或控制。为了开始讨论,我提出了表面效应很重要的问题和应用,这些问题和应用似乎适合力学研究,无论是实验的、理论的还是计算的。这些问题是:
(1)纳米材料的杨氏模量如何取决于尺寸、表面取向、晶体取向和几何形状(http://dx.doi.org/10.1103/PhysRevB.69.165410).
(2)为什么NEMS的质量(Q)因子随着表面积体积比(Q)的增加而急剧下降?http://physicsworldarchive.iop.org/index.cfm?action=summary&doc=14%2F2%2..。).
(3)如何最好地将表面效应纳入多尺度计算模型,以便进行纳米材料和纳米材料设计的现实研究?
(4)纳米级传感(力、质量、压力)需要精确预测谐振频率。根据前面关于表面弹性效应的讨论,并考虑到最近的实验结果(http://dx.doi.org/10.1063/1.2388925)表明由于吸附质/基质相互作用,基底纳米材料的刚度不会保持恒定,那么预测计算和理论模型(http://dx.doi.org/10.1063/1.359562)发展到理解和预测纳米级传感实验的结果?
(5)考虑耦合物理现象(如热弹性)时,表面主导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如何改变的(http://dx.doi.org/10.1103/PhysRevB.72.113404).

附件 大小
PDF图标cammarataPSS1994.pdf 1.74 MB
PDF图标chenJAP1995.pdf 612.16 KB
PDF图标cuenotPRB2004.pdf 51.96 KB
PDF图标diaoNM2003.pdf 720.6 KB
PDF图标dingrevilleJMPS2005.pdf 386.42 KB
PDF图标pathakPRB2005.pdf 189.48 KB
PDF图标roukesPW2001.pdf 16.04 MB
PDF图标tamayoAPL2006.pdf 95.21 KB
PDF图标zhouAPL2004.pdf 236.9 KB

评论

Rashid K. Abu Al-Rub的照片

我想指出的是,最近我们可以制定一个高阶理论,可以成功地将表面/界面效应纳入微/纳米系统中与尺度相关的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率(doi: 10.1016 / j.ijplas.2007.09.005).这篇论文发表在《国际塑性杂志》上。

以下是本文的摘要:

随着表面体积比的增大,材料微观结构界面的作用增强。本研究表明,即使在均匀应力下,界面效应也会对微/纳米体系的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通过采用高阶梯度依赖塑性理论来实现的[Abu Al-Rub, r.k., Voyiadjis, g.z., Bammann, d.j., 2007]。基于热力学的尺寸相关塑性高阶梯度理论。Int。[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28(2):444 - 444。这些非标准边界条件将微牵引应力与界面能联系起来。除了材料体的非局部屈服条件外,还提出了界面的微观屈服条件,该条件决定了界面开始塑性变形和硬化的应力。因此,结合了两种材料长度尺度:一种用于体,另一种用于界面。研究了界面能的不同表达式。 The effect of the interfacial yield strength and interfacial hardening are studied by analytically solving a one-dimensional Hall–Petch-type size effect problem. It is found that when assuming compliant interfaces the interface properties control both the material’s global yield strength and rates of strain hardening such that the interfacial strength controls the global yield strength whereas the interfacial hardening controls both the global yield strength and strain hardening rates. On the other hand, when assuming a stiff interface, the bulk length scale controls both the global yield strength and strain hardening rates. Moreover, it is found that in order to correctly predict the increase in the yield strength with decreasing size, the interfacial length scale should scale the magnitude of both the interfacial yield strength and interfacial hardening.

Rashid K. Abu Al-Rub,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博士

最近,据我所知,纳米尺度的传感已经被吸引来洞察各种物理现象。例如,纳米级或微尺度谐振器已经允许各种研究小组检测谐振器的量子态[参考文献A. Naik等人,自然443, p193(2006)]。在最近的一年里,加州理工学院的Roukes小组报告了NEMS谐振器对分子的zeptog质量传感[参考文献]。Yang等人;Nano。6, p586 (2006)]。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检测了Xe, N2等无机分子,因此检测原理是分子质量对谐振频率变化的贡献。然而,这种检测原理可能并不直接适用于利用NEMS谐振器进行生物分子检测。如上所述,如果生物分子层的厚度与谐振器的厚度相当,表面效应可能会对谐振频移起作用[参见参考文献]。A.K. Gupta等人,PNAS103, p13362]。此外,如上所述,表面应力效应可能影响谐振频移。然而,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一个严谨的模型来解释这种效应。我最近考虑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它允许我解释DNA-DNA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共振器表面上DNA吸附的共振[见参考文献K. Eom等人,复审委员会76, 113408 (2007);预印本可在http://www.万博manbetx平台m.limpotrade.com/node/1620]。

据我所知,分子相互作用如何影响谐振器的动力学行为的理解仍然缺乏。我认为,利用共振器来了解生物分子检测中的这些问题仍然是开放的。

哈罗德·s·帕克的照片

亲爱的Kilho:

感谢您的评论,并分享您的工作-这绝对是及时和优雅。关于表面效应对谐振器位移的影响,我倾向于同意你的观点,原因如下:

1.传感元件(比如纳米线)的基本谐振频率肯定会受到表面应力的影响。这种转变的依赖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这取决于各种因素,但绝对存在一种转变。

2.还有一种吸附物-衬底键合,它既改变了局部弹性特性(由于新的键合能/刚度),也改变了局部表面应力。

3.到目前为止,我所见过的大多数模型分析模型都使用对电位来描述吸附物/底物的相互作用——众所周知,这些在应用于金属和半导体时不起作用,即金属表现出正的拉伸应力,导致纳米结构收缩,而对电位(如LJ)预测了负的表面应力,即使用LJ建模的金属将膨胀而不是收缩。

李晓东的照片

太棒了!这个月j俱乐部的主题非常及时。我们就……进行了精彩的讨论实验nanomechanics2007年5月。本月的j俱乐部将提供有关表面/尺寸效应的深刻信息/机制。我希望这里的讨论将进一步激发我们对控制表面/尺寸效应的机制的基本理解的兴趣。欢迎建模方对进一步实验工作提出建议。

哈罗德·s·帕克的照片

亲爱的小东:

谢谢你——我真的很喜欢你做的关于纳米结构实验积木的Jclub。作为一个实验主义者,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并供大家讨论:

1.获得纳米结构(线、纳米管等)弹性特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弯曲和共振。你对哪个更容易执行,或者更准确,也就是更可信,有什么见解和意见吗?

2.纳米结构的共振通常是通过静电驱动来实现的。是否有证据表明测量的杨氏模量被电场显著改变?请参阅以下连结:

(http://dx.doi.org:10.1063/1.2358848)

李晓东的照片

谢谢你,哈罗德。实验测量纳米材料的弹性特性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关于纳米材料的合成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但是关于实验测量的论文在文献中却很少。我认为弯曲和共振都很难实现。校准是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为了获得测量结果的联合可靠性,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进行交叉检验。例如,AFM三点弯曲的详细校准程序已在下面的文章中描述。

倪海,李晓东,高洪生,“非晶态氧化硅纳米线的弹性模量”,应用物理学报,38(2006):043108。

电场会影响表面电子密度和结构,导致表面应力的不同。这可能会影响纳米材料(如纳米线)的表观弹性模量。

我认为实验和建模应该结合起来。我非常感谢这个月的j俱乐部和你的努力。

哈罗德·s·帕克的照片

小东,

我同意建模和实验应该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了解纳米力学的行为和特性。沿着这些线,我想知道的另一件事是——当你对纳米线进行弯曲测试时,你对纳米线在弯曲之前的应力状态(由于合成或由于表面应力效应等造成的残余)有任何见解或想法吗?一般来说,CVD合成工艺或其他合成工艺对纳米线的应力状态有什么影响是众所周知的。谢谢你的评论。

李晓东的照片

非常感谢哈罗德指出这一点。很抱歉我没有及时回复你的邮件(我正在旅行)。一般情况下,在合成的薄膜/涂层中存在残余应力。我们仍然不知道(实验上)纳米线是否也是如此。需要一种新颖的实验设计来研究这一点。从我之前的研究来看,我的小组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课题,需要从实验和建模两方面进行研究。

黄永刚的照片

哈罗德,

不错的评论。这两个方面(表面应力和表面弹性)是否相关?它们必须分开记账吗?

另一个问题是,除了应变,还应该考虑曲率的影响吗?对于纳米线和纳米带来说,曲率引起的变形是非常重要的。柯西-伯恩法则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哈罗德·s·帕克的照片

年轻的:

表面应力与表面弹性有关。Shenoy有一篇很好的文章讨论了这个问题(http://scitation.aip.org/getabs/servlet/GetabsServlet?prog=normal&id=PRB..。),我会总结一下。除了曲面外,表面弹性可以写成胡克定律,具有表面刚度张量。然而,构成表面刚度张量的弹性常数在曲率(作为应变的函数)上变化,这取决于是否首先考虑了表面应力引起的松弛。另一种看待这个问题的方式是,不考虑表面应力效应(导致晶体松弛)意味着表面弹性常数将从一个不是最小能量配置的构型来评估。因此,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从我的角度来看,一个更有趣的问题是,使用表面应力和表面能的传统连续统定义,是否可以预测纳米结构由于表面应力而产生的松弛量。通常所做的是使用MD模拟来评估表面弹性常数;当然,MD模拟可以预测最小能量配置,但是对于更大的任意纳米结构,一般情况下呢?

关于曲率,据我所知,我不认为这在纳米线建模中被强烈地考虑过。例如,我怀疑它在纳米线中扮演的角色比在纳米管中扮演的角色更大,因为表面弹性特性和表面应力会导致比纳米管更大的应变梯度,尽管免责声明这是我的猜测。

黄永刚的照片

哈罗德,

谢谢你对表面应力和表面弹性方面的解释。

在曲率效应方面,纳米管表现出较强的曲率效应。例如,基于Cauchy-Born规则的碳纳米管膜理论不能预测弯曲和曲率的重要影响,也不能给出屈曲载荷。

Wu等人最近的研究(基于原子力学的单壁碳纳米管有限变形壳理论(JMPS)清楚地表明了曲率效应的重要性。其基本思想是将只考虑应变影响的柯西-伯恩法则扩展到包括表面曲率的影响。换句话说,柯西-伯恩规则将应变作为输入(应力作为输出),而这种方法将应变和曲率作为输入(应力和力矩作为输出)。

普拉迪普·夏尔马的照片

杨和哈罗德,

我希望我正确理解了你们的讨论;以下是对曲率效应的评论和一些一般性的想法:

表面弹性理论是由两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并行的)发展起来的:一组是基于吉布斯概念的更基于物理的观点(卡恩、卡玛拉塔、约翰逊、穆勒、伊巴赫、拉奇和许多其他人),另一组是基于严格的力学公理(默多克和古尔丁、斯泰格曼和奥格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代力学文献中关于表面弹性的一些令人困惑的因素可能是由于缺乏两种思维过程之间的“干净而清晰”的调和。我不认为这两个框架有什么不一致之处(只是风格不同)。

在这两种形式中,据我所知,曲率自然地进入画面并发挥关键作用。杨:正如你所指出的,曲率当然在纳米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的性质与曲率在表面弹性中的作用完全不同。

当在研究生课程中教授表面弹性时,我非常依赖于两篇论文:Cammarata, r.c.,“薄膜中的表面和界面应力效应”,掠夺。冲浪。科学。46(1994): 1。
弹性材料表面的连续介质理论
ME Gurtin, AI Murdoch -械甲怪。肛交,1975。

最近有一些关于这个主题的不错的评论文章,我在之前的帖子中提到过:


弹性对表面物理的影响,表面科学报告,卷54,问题5-8,2004年8月,页157-258皮埃尔·米勒和安德里萨斯Saúl

重新审视表面热力学,表面科学报告,卷58,问题5-8,2005年9月,页111-239A.I。Rusanov

Mihai Gologanu的照片

哈罗德,

通过只引用那些不能自由获取的文章,你就把期刊俱乐部的讨论限制在了学术成员之间。就我而言,我无法在工作(行业)中订购文章,因为它们与当前项目无关,而且我无法访问拥有您引用的文章的图书馆。请提供关于该主题的更独立的信息,包括一些公式/方程,或至少提供一些可自由访问的引用。Rashid也有同样的评论:如果你的文章正在出版,而且你认为它对目前的讨论很有趣,你为什么不放一个预印本的链接,让我们可以阅读?

谢谢,他

哈罗德·s·帕克的照片

亲爱的国王:

我已将文件附在j俱乐部的原始帖子上。

问候,

哈罗德

亲爱的的立法,

通过你的帖子,我对你在JMPS上的文章产生了好奇,并简要地浏览了一下。我不确定我完全理解/同意这里定义的曲率的定义。曲率是曲面的固有概念,并通过Levi-Cevita连接来定义。然而,第二种基本形式只定义了曲面(流形)上的线的法曲率。对于表面上的路径,也存在通过平行传输定义的测地线曲率。这两个分量都定义了路径的曲率。我想我的问题是第二种基本形式的差是如何等于曲率张量的。对于小的变形,它可能是一个足够的量。但由于你论文的标题是有限变形,我不确定第二种基本形式的差异是否是曲率的正确定义。

致以最亲切的问候

Phani Nukala。

英丽的照片

欧几里得空间我们都很熟悉;我们定义这个空间中的应力,杨氏模量。然而,世界上真正的空间不是欧几里德空间,而是欧几里德空间黎曼空间,它不像欧几里得空间。因此,这些物理特性的定义可能不恰当。例如,D表示空间的维度。对于平面D=2,对于空间D=3。真实空间的D约为2-3。因此,当尺度进入纳米级时,D会接近2,这时表面效应非常重要。然而,对于大物料(散装物料),D=3。因为我们对杨氏模量的定义是在欧几里德空间中,忽略了D不等于3。因此,纳米材料的杨氏模量(D=2)不能由D=3中的定义正确预测。因此,大尺度杨氏模量与纳米尺度杨氏模量之间的巨大差异可能是由于错误的定义造成的。 A different model, which will consider the D changing as the scale, should be proposed.

请见http://www.nature.com/nmat/journal/v4/n6/full/nmat1408.html

哈罗德·s·帕克的照片

亲爱的李:

如果我理解了你的问题,纳米结构的维度已经被许多研究者所考虑。比如我在Dingreville发表的论文。式(1)中,表面能密度定义为能量/面积;请注意,这与我们传统的体应变能密度不同,后者是能量/体积。因此,当你对整体应变能密度求导时,你得到应力,或力/面积。如果对表面能密度求导,就得到表面应力,或力/长度。同样的,如果你对整体应变能密度求另一个导数,你会得到模量;如果对表面能密度做同样的处理,就得到了表面模量。

因为表面原子和体原子的能量不同因为它们的成键环境不同,如果你把系统的总能量分解成体上的积分+表面上的积分,随着材料变小,表面项就会占主导地位。这对于纳米结构表面效应的有限元建模非常有用,见这里:(http://万博manbetx平台m.limpotrade.com/node/737

英丽的照片

谢谢你,哈罗德!我当然同意你说的话。然而,这些定义有统一的表达式吗?正如你所说,表面能密度被定义为纳米尺度的能量/面积;但它是能量/体积我们传统的体积应变能密度。现在,人们想要进行多尺度计算。他们如何在计算中定义表面能密度?能量/体积还是能量/面积?因此,我认为一个更全面的表面能密度的定义可能更准确,更易于使用。也就是说,根据D(空间的维度)来定义它。那么能量/体积或能量/面积将包含在这个定义中。 It will also easily for us to do the muti-scale computations and give a tru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 (as D=2.5).也许是一个笑话,它是退出喜欢的大统一理论,^ ^。

黄睿的照片

有趣的讨论!

我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表面效应变得重要?以纳米线为例,我们讨论的直径是多少?几纳米,几十纳米,还是几百纳米?是否存在一个关键维度?我也希望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范围,从金属到陶瓷(例如,Si)和聚合物。我对薄膜有一点经验,当厚度降到纳米级时,表面效应变得很重要薄膜起皱的表面效应).通过对聚合物薄膜的实验测量,我们发现当薄膜厚度小于40 nm时,表面性质开始影响弹性模量。这里的表面性质包括表面能、表面应力、表面模量和表面层厚度。对于聚合物来说,表面附近的分子结构与体不同,根据MD模拟,表面层大约为1-2纳米。对于金属或硅,我推测这个厚度要小得多,因此表面效应只会对更薄的薄膜变得重要。

RH

普拉迪普·夏尔马的照片

瑞,

最近,我和我的学生研究了不同材料中尺寸效应的出现。我网站上的第37篇论文有一个图表(图2),比较了不同材料(包括一种聚合物和一种非晶材料)的两种尺寸效应机制的范围。我们发现,在聚合物和非晶材料中,表面效应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些材料中观察到的大尺寸效应是由于非仿射变形造成的。相比之下,对于晶体金属和陶瓷,表面效应是主要的,但正如你所指出的(并在我们的论文图中显示),这种尺寸效应仅限于纳米尺度。

黄睿的照片

Pradeep,

谢谢分享你的论文。显然你对表面力学有很深的了解。我必须承认,我并没有像你在之前的评论中建议的那样关注穆勒和古尔丁之前的作品。特别是,我不太理解你所说的聚合物和非晶态材料中的“非仿射”变形(我的意思是字面上的)。我更理解你的论文,你考虑了两种效应,一种是表面能效应,另一种是非局部相互作用。我是否可以假设由于非局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效应确实是非仿射变形?如果这样,我就可以理解连续应变梯度弹性框架内的非局部相互作用或非仿射变形。然而,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相信材料性能在表面附近是梯度的(因此物理上是异质的),而不是应变梯度(或机械上是异质的)。我们知道应变的变形依赖于参考状态的选择,这在表面上是不平凡的(至少对我来说),特别是如果你在原子或分子尺度上处理它。最后,正如Harold上面所讨论的,表面效应远不止表面能效应。 My experience with polymer thin films is that we had to include surface modulus and surface stress for the least.

RH

普拉迪普·夏尔马的照片

瑞,

谢谢你的评论.....对于聚合物和非晶态材料的非仿射变形实际上有丰富的讨论。我们可以证明显著的非仿射变形会导致“非局部效应”。DiDonna和Lubensky的论文实际上暗示了这一点(回想一下,这篇论文是在2007年1月的J-club杂志上讨论过的)。我有未发表的笔记也证明了这一点。你的直觉是对的。这种非局部非仿射变形与性质的渐变有关。至于表面效应,我不同意....当两种效应都存在时(比如靠近表面),通常可能不容易区分两者,但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物理论证,可以帮助区分两者,并强调为什么聚合物具有低表面能相关效应:

表面量(如能量或应力)与靠近表面的原子与“其余”原子(如大型结构中的体积)的行为差异有关。不同之处在于配位数、电荷分布等。在结晶固体中,由于配位数、对称性等的突然变化,自由表面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在非晶材料中,统计上,环境(甚至在表面附近)的变化(由于随机性)比体积小得多。这导致较低的表面过剩量。然而,非仿射变形是存在的,非仿射变形的相关长度基本上产生了尺寸效应(晶体材料中相同的相关长度可以忽略不计,但表面效应则不然)。

顺便说一句,有一个很好的这是最近出现的,它提供了一些方面的变形和非晶材料的尺寸效应的概述。

哈罗德·s·帕克的照片

亲爱的瑞: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可能无法量化的问题(至少在2007年11月!)首先,我认为大多数人都会同意FCC金属的表面效应与半导体(如硅)不同。例如,最近对<100>硅纳米线的第一性原理研究(http://scitation.aip.org/getabs/servlet/GetabsServlet?prog=normal&id=PRB..。

表明尺寸效应可能仅在小于约10 nm的范围内明显。此外,硅的表面膨胀而不是像FCC金属那样收缩。我对FCC金进行了计算,表明截面大于10nm的纳米线仍然由于表面应力而经历约0.5%的压缩应变,这是不可忽视的。其他理论著作(参见上面发布的周论文)表明,表面本身({100}vs. {110} vs.{111})在表面效应的大小和符号中都起着关键作用。我上面发布的一些实验论文(参见Cuenot工作)显示了尺寸对50-80纳米厚度的模数的影响。不幸的是,实验论文没有指出表面结构,或体的轴向方向。显然,虽然规模效应被接受,但其范围尚未被量化。

从实验的角度来平衡所有的理论工作可能会很好,比如什么样的长度尺度表面效应是显著的,以及不同的材料在多个长度尺度上的表现。

黄永刚的照片

普拉迪普和哈罗德,

谢谢你的评论。很抱歉回复晚了。

我想区分纳米线的两种曲率效应。一种是由于纳米线的整体弯曲,我们称之为“全局”曲率效应。一旦纳米线受到弯曲,纳米线中的每个原子都会经历这种“全局”曲率效应。

另一种是“局部”曲率效应,因为纳米线的表面原子位于弯曲的表面上。即使没有任何整体弯曲,这些表面原子的行为也与纳米线内部的原子不同,因为(1)它们具有不同的环境(例如,键的数量);(2)它们在一个曲面上。

当然,一旦纳米线受到弯曲,这两种曲率效应是耦合的。

碳纳米就是一个例子,它的所有原子都是表面原子。JMPS的论文(基于原子力学的单壁碳纳米管有限变形壳理论(JMPS)提出了一种解释两种曲率效应的方法。

黄永刚的照片

Phani,

很抱歉回复晚了。

曲率在微分几何中有不同的定义。例如,在同一方向上,有不同的曲线穿过表面上的同一点,它们的曲率值不同。张量b和张量b与法曲率曲线(即未变形曲面和变形曲面的法截面的曲率)相连。

我们对曲面上不同曲线的曲率不感兴趣。相反,我们只对表面上两个相邻原子之间的直线距离感兴趣,这是通过布伦纳势计算能量所必需的。这样的直线距离可以通过泰勒展开从第二种基本形式b和b的差中得到。

综上所述,直线距离的计算只需要第二种基本形式之间的差异。我们称这种差异为曲率,但它的名字并不重要。

亲爱的李:
我以为我只是发了一条回复,但后来我的公司疯了。不管怎样,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这可能就是你所指的。
首先,设$d$为物体${\cal B}$的维数,它可以有
在上面定义的黎曼度规(在这里讨论不重要)
我们所说的是物体可以用d参数参数化。例如,在\Re^3中的曲面S可以被参数化为$X:(u,v) \in \Re^2 \右箭头S \子集\Re^3$。现在,考虑物体的特征维度L。在较低的截止长度尺度之上,任何宏观(热力学上广泛的)性质,如质量尺度,乘以热力学上密集的(比)量,如密度(比密度)。这在热力学极限下是有效的。


现在,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规模效应
(如表面效应、约束效应和/或非局部效应)
等)指的是所谓的密集/特定数量,如
杨氏模量随着系统尺寸接近或低于下截止长度而变化。在这个限度内,必须注意如何
取热力学极限(N,V \右移\∞,但N/V为常数)。
通常,在热力学极限中消失的表面贡献项,在这个较低的截止长度尺度下不会消失。因此,当特征尺寸接近/低于较低的截止长度尺度时,我们开始看到这些所谓的热力学密集量的尺寸效应依赖。这适用于杨氏模量、比电阻率/电导率、比能量和其他许多情况。我们这里所指的大小效应主要是指这些数量。

另一方面,你提到的论文是关于分形的
结构,其中质量尺度为L^D$乘以密度,其中D$是物体的分形维数。这里的标度定律指的是
广泛的数量如体积尺度和面积尺度的长度
观察改变了。请注意,这种长度尺度的变化对诸如比电导率之类的密集量没有影响。这些都是
适用于获得泡沫等材料的结垢规律
分形结构。

综上所述,典型的尺寸效应如表面效应进入时
特征长度标度低于下截止长度标度,其中
由于有限尺寸的存在,不能取热力学极限
系统的影响。因此,这些尺寸效应影响了所谓的
密集的数量。另一方面,由于分形的标度规律
物体的性质不会改变密集量。然而,
明显的系统规模效应是由于粗放量的标度而产生的
比如体积,质量等。希望我说得很清楚,虽然我可能有点跑题了。

哈洛德:

关于你提到的硅纳米线的工作,我有一个具体的评论。表面的化学成分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氢钝化的。为了推动这项研究,我们继续认为尺寸效应的微观起源是对表面原子环境的某种修改,相对于参考。如果我将表面钝化的环境和物质中差不多,就像h钝化硅的情况一样呢?我还会看到表面效应吗?作者的回答是肯定的,尽管杨氏模量的大小依赖性大大降低。微观考虑对于理解这种表面效应的起源是必要的,并且要解耦表面上几种相互作用的影响(H-H, Si-Si, Si-H,它们的松弛构型,以及最终随应变的变化)不是那么容易的。另一个有趣的观察是,侧面的钝化程度并不相同。因此,除了由维度引起的明显的几何各向异性外,表面化学与切面分布的相互作用对整体弹性也很重要。

这篇论文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化学和形态如何共同引起有趣的尺寸效应。与我们在铜纳米线中发现的相比,这里的性质有所不同(http://dx.doi.org/10.1103/PhysRevB.71.241403).大得多的表面应力引起净松弛,可以驱动体远远超过其线弹性响应。然后,问题就变成了相对于这个非线性应变体定义一个表面弹性张量的问题。这种情况类似于定义物体缺陷处的污垢分离(例如,位错周围的科特雷尔大气)。如果污垢的数量是守恒的,则分离会改变体积浓度。分离是根据体来定义的,体本身就变成了一个移动的目标。Larche-Cahn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可以从框架开始,以自一致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扩大讨论范围,形态也可以与大小有关,特别是在超分子丝状组装中。例如,我们对碳纳米管绳索的研究表明,它们在纳米尺度上扭曲,就像扭曲的n股电缆(http://dx.doi.org/10.1016/j.carbon.2005.05.040).扭转的程度强烈依赖于尺寸,并对这些纳米结构的轴向承载特性产生重大影响。

哈罗德·s·帕克的照片

Moneesh:

谢谢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观点——表面化学的影响。我首先在金属纳米线上的氧化层方面注意到这一点,这将明显改变表面效应的规模和幅度(并诱导电荷效应等);然而,似乎很清楚的是,虽然在表面上吸附某种原子会使表面原子的键合更像块状,但由于吸收物与底物的相互作用,表面应力仍然存在。关于这一点的实验参考可以在这里找到(http://link.aps.org/abstract/PRB/v73/e235409).

表面化学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表面应力/弹性效应,纳米材料的弹性性能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分歧。此外,我个人的感觉是,即使您已经钝化了某种类型的表面层,您仍然应该能够定义结果的刚度的有效变化。

Adrian S. J. Koh的照片

亲爱的哈罗德,

感谢您为本月的JClub提出这个主题。

在我的整个博士任期内,我一直在对金属纳米线/纳米棒进行MD模拟,并逐渐认识到表面效应是赋予小型单晶纳米结构令人费解、独特、有时甚至是特殊特征的核心现象。关于纳米材料的尺寸和界面效应已经说了很多,但这只适用于包含组成颗粒的多晶纳米材料——适用于大于10nm的(相对意义上的)纳米材料。因此,虽然尺寸和界面效应表征了纳米材料中离散原子的行为,但表面效应决定了它们在量子、亚原子水平上的行为。

虽然我承认,由于相对于金属键合中的内聚能,空位形成能很小,单晶、完美的纳米结构在物理上很难制造,但人们不能说这种情况将永远存在(事实上,有希望的新兴技术可以制造几乎没有缺陷的金属纳米线)。在这种尺寸尺度下的独特性质太吸引人了,研究人员放弃了它的研究,仅仅是基于这种材料目前难以制造的原因。

金属d键的建模具有很好的潜力。一个候选是由紧密结合第二矩近似(TB-SMA)方法得出的势(该方法的一个很好的说明可以在金属物理学, J. Friedel, 1969, pp. 340-408)。基准TB-SMA电位由芬尼斯和辛克莱,并进一步由Ackland, Finnis & Vitek因为它对所有带填充都有效。随后提出了内聚对泛函的简化表达式萨顿和陈,并参数化了FCC金属、合金和修正了木村等人的量子效应。正是基于这些优秀的工作,小金属纳米线的MD模拟成为一种可靠的工具,可以让我们一窥亚10nm金属纳米线/纳米棒的迷人世界。

由于金属键是无方向性的,表面原子可以被合理地认为是位于离最外层原子层一个晶格常数内的原子,其中配位数小于12(对于FCC金属)。这使得厚度尺寸在1.0nm以下的金属纳米线完全由表面原子主导(即100%表面原子)。正如Harold在他的博客中提到的,表面应力和弹性导致纳米材料中发现了许多新的物理学。我有一些与表面效应有关的作品,这些作品导致了动态和传输特性的增强,我将在这里保留其细节,因为这些作品正在审查中。

目前,我脑海中有几个关于表面弹性的相关问题:表面弹性,就像它的体积对应物一样,是特定材料的唯一值,还是表面弹性与尺寸、曲率、甚至温度有关?表面弹性是否总是大于体弹性,是否有例外?表面原子主导的纳米线的有效弹性是否可以简单地计算为表面弹性和体弹性的加权平均值?

在我看来,在纳米级表面效应领域有一些深刻而有趣的问题要问。我冒昧地说,这些问题目前属于计算物理学家/科学家的领域。我期待着有一天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里量化表面应力和弹性。

麦片,

阿德里恩科

哈罗德·s·帕克的照片

你好阿德里恩:

很抱歉因为旅行的原因回复晚了。关于这一评论:

“目前,我有几个关于表面弹性的相关问题
心灵:是表面弹性,像它的体积对应物,一个独特的价值
对于某一特定材料,其表面弹性还是与尺寸有关的
或者,曲率相关,甚至温度相关?是表面
弹性总是大于体弹性的
异常?表面原子的有效弹性能占主导地位吗
纳米线可以简单地计算为表面和表面的加权平均值
大部分弹性吗?”

我有几个想法。(1)在我上面发布的Zhou和Huang的论文中,他们证明了根据表面方向的不同,表面可以比体积更硬或更软。关于表面弹性是温度的函数,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观点。在我看来,它绝对是,尽管我还没有在任何地方看到它的量化。(3)我也不认为纳米线的弹性(有效刚度)可以通过体积弹性和表面弹性的加权平均来计算,并且这种关系是某种非线性函数。Moneesh Upmanyu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他可能会有更好的见解。

Adrian S. J. Koh的照片

嗨,哈罗德,

谢谢你的回复。是的,我同意观察表面弹性的温度依赖性会很有趣。这似乎是温度和表面弹性之间的两极,因为较高的温度会导致表面预熔化,因此,逻辑上降低其刚度。这肯定会软化由大量表面原子组成的纳米线,而不是强化它。

现在回到为什么我给我的帖子起这样的标题…但我最近在想…计算力学家用EAM、MEAM万博体育平台、FS、SC、QSC、TB-SMA等多体势进行分析。但是,有没有人停下来思考一下,在1.0纳米这样的小尺寸尺度上,这些电位的有效性?我们还能在这些尺度上公平、正确地解释模拟结果吗?基于层错能、空位形成能、弹性常数、体模量和热常数的势的验证是否足以支持在极小尺度上使用这些势的有效性?在MD的有效性成为一个问号之前,必须有一个最低限度。

我可能在这里有点居高临下,但我认为现在是时候让计算力学家停下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了。万博体育平台

麦片,

阿德里恩科

阿德里恩:

你关于相互作用潜力的适宜性的观点当然是有效的。它可以归结为我们如何通过有效的核-核相互作用框架捕获电子效应。至少,我们对获得正确的定性趋势感兴趣,并且仅出于这个原因,除了实验之外,大多数好的势都适合DFT数据。在大多数观点中,这种数据传递常常被遗忘,这些观点忽视了原子间势的有效性,以及对更明确的从头算框架的需求。通常,这种拟合是针对大量数据的,因此在表面效应变得重要的情况下,其有效性总是值得怀疑的。但是,没有理由将数据限制为批量数据。您总是可以在假设的表面结构上执行DFT计算,并尝试将您的势与表面结构相关的参数拟合。那么,在试图预测其他表面结构或其组合的物理特性方面,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如果你觉得在一个特定的系统中,表面可以诱导尺寸效应,其起源本质上是电子的,并且被拟合数据库(即你的直觉)所忽略,那么没有简单的答案。原子间物理学的精确度越高,就意味着你失去了在更大的长度尺度上确定效应的能力。在形态学中寻找全局最小值变得很困难,你必须依靠实验(这从来都不是坏事)或者从假设的结构(表面切面,粗糙度)开始——再一次,依靠你的直觉(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坏!)您还会遇到关于时间依赖现象的有意义的统计数据的问题(如果量子MD是您选择的毒药,或者就这一点而言,甚至是MD!),或者由于变形和表面化学引起的局部扰动的影响。

作为一种解决方法,系统中半径为费米长度数量级的纳米线的自由电子模型已被用于研究导线如何颈部(参见亚利桑那大学小组的工作- Stafford/Goldstein/Burki),并可能提供研究这些系统的框架。

当我谈到这个话题时,我必须提到,在科学界肯定有一种看法,如果你在做DFT,你正在做一些非常精确的事情,或者它是一个精确的计算。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说法,我总是让我的学生看看DFT计算是如何工作的。对于本质上解决n体量子力学问题的任何假设/近似,它是否免疫?做了什么样的假设,它们对手头的问题有什么影响?

为了回答你关于表面效应是表面和核心的线性组合的问题,两者并不是独立的。表面应力总是会在核心(没有表面的大块)引起应变。在足够小的尺寸下,我们发现铜纳米线的核心模量不能再被认为是该系统的体模量,因为它现在更硬了。应变核的非线性响应也变得很重要,有时甚至主导了核+表面系统的尺寸效应。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普遍的反应。看到http://dx.doi.org/10.1103/PhysRevB.71.241403

Adrian S. J. Koh的照片

尊敬的Upmanyu教授:

感谢您对MD潜力有效性的全面审查。从我在各种会议上的演讲,甚至是我的博士论文答辩中,我几乎总是面临MD模拟有效性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致命的弱点。我热情地为它在体积性质和原子相互作用方面的有效性辩护,但通常让提问者半信半疑。我认为计算科学家的祸害是捍卫建模和模拟的价值——为什么我们要花那么多时间开发各种模型,从量子到原子再到连续体模拟,甚至考虑如何在大多数现象现在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的情况下将多个长度和时间尺度结合在一起?

恕我直言,为了让计算物理学家为研究增加价值,他们必须使他们的建模和模拟工作具有前瞻性。也就是说,使用现有的实验结果简单地对我们的模型进行基准测试和验证,然后,将我们的模型的使用扩展到目前技术状态下不可观察的东西。例如,很难制造小于1.0nm的纳米线,我们应该(大胆地)使用我们的模型来预测这种尺寸尺度下的机械、热、电、光学和磁性。我认为,这已经被几个优秀的团队完成了,这也是计算物理学家的方向。

谢谢你的回复,我现在对我的东西有了更好的理解:)。

麦片,

阿德里恩科

李晓东的照片

非常感谢你们激动人心的讨论。我非常喜欢如何调整表面以获得新功能。我认为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希望我们可以推动这个话题,也引起资助机构的关注。这一课题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从而推动纳米材料的真正应用。

李晓东的照片

王国峰和我刚刚发表了一篇佩珀关于表面效应。弹性模量与直径(D用计算得到的ZnO表面应力作为输入,对ZnO纳米线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我们预测由于表面应力效应的ZnO纳米线:(1)当D>20 nm时,弹性模量小于体积模量,且随直径的减小而减小;(2)D>2 nm时,长度较长且具有纤锌矿晶体结构的纳米线力学不稳定D<2 nm时,弹性模量高于体积值,且随着纳米线直径的减小而增大。

李晓东的照片

接着这个话题,我才意识到的研究小组已经发表了一篇优秀的论文出版物审查委员会声称他们的论文ZnO纳米膜的弹性特性。他的论文在小于8纳米的厚度范围内取得了很好的结果。采用原子模拟方法研究了ZnO纳米膜弹性模量与尺寸的关系。表面和内部原子层的应变能和弹性刚度以及层间相互作用是去耦的。研究发现,纳米膜的表面刚度远低于内层和体层,随着膜厚的减小,内部原子层的残余张力增强是纳米膜弹性模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订阅“杂志俱乐部2007年11月: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评论

最近的评论

更多的评论

辛迪加

认购辛迪加